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使得很多年轻人发现农业也是很有前景的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将自己所学施展在农业方面,在乡村农业上有所发展。这样一来,乡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上得了学堂,下得了田地,在很多致富农业项目中作为发展带头人活跃着,将农业发展推向新高潮,让乡村发展更进一步。
现在,好消息又来了!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宣布,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这其中,包括了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
据数据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比例为4.93%,低于全国公民8.47%的平均水平。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离不开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什 么 是 科 学 素 质 ?
科学素质 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该行动计划三年分“两步走”:
· 到2020年基本形成农村科普框架体系;
· 到2022年初步健全该体系,包括完成培养400万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等任务。
该行动还将提升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科普惠农服务条件等,计划到2022年建成一个全面整合优质科普资源的智慧农民网络平台;实现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活动在广大乡村地区的基本覆盖;充分发挥手机“新农具”的科普作用,建设完善科普中国APP、云上智农APP等手机移动端传播体系等。
也就是说,到了2022年之后,全国的农民朋友都可以通过这个智慧农民网络平台学习各种优质的知识。并且,国家将在这三年内,继续完善各种手机移动端传播体系,让农民朋友在农村地里就能通过手机解决问题。
乡村越来越美,农民素质越来越高,难怪大家现在都喜欢去乡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