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必看!这些诀窍少不了,避免小麦发黄、干枯、死苗
来源:
|
作者:haimingnongye
|
发布时间: 2049天前
|
5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已经9月末了,马上就到10月,距离种植小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小麦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你开始了吗?
每一年,总有一些种植户会因为种植小麦时的种种不正确操作,导致后期的小麦发黄、干枯、死苗……
今年,关于小麦播种的5大注意事项,你必须要看看!
1.小麦拌种
现在,秸秆还田的土壤越来越多,尽管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状况,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玉米杆上有病害,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病害会随玉米杆存留在土壤中,再加上种子本身携带有一定的病菌,会导致小麦根部、茎部、叶片等部位病害严重发生。
此时,拌种是解决小麦病害、虫害等的关键操作。
比如,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必须要通过拌种预防,否则,后期防治效果会不好。
那关于拌种,应该选择怎样的拌种剂呢?
一些老一辈的种植户,觉得用高毒的甲拌磷(3911)进行拌种就可以了,不光治虫还能治病,但这是不对的,甲拌磷只防地下害虫,对土传病害不起作用,并且高毒农药已经被限用,建议大家用下面这两类:
(1)杀菌剂
最有效的杀菌剂应该是硅噻菌胺了,另外,还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咪鲜胺铜盐、三唑酮等,都是对小麦进行杀菌的。
(2)杀虫剂
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杀虫剂主要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
各位猫友要注意,拌种时间尽量选在播种前的7~15天,在拌种前一定要晾晒种子(紫外线能够杀灭一部分有害菌),但切忌,要在阴凉处自然风干种子,而不要在太阳下暴晒。
2.适时播种
老话说“麦无二旺”,也就是小麦在冬天旺长了,那春天就不会再旺长了,并且,冬天旺长的小麦,会因为叶片过长、含水量变高、含糖量降低等,造成大面积冻害,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适时播种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不同地区,播种的小麦不一样,播种时间也不一样。小麦主要是3个品种,具体播种时间如下:
-
冬性品种(北方麦区)
在日平均温度达到16-18度时,适合播种。
-
半冬性品种(黄淮地区、长江流域等大部分麦区)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4~16度时,适合播种。
3.足墒播种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小麦播种时间很重要,但是如果让我们在播期和墒情上选择的话,其实墒情更重要。(这往往是很多人忽略的!!!)
播期晚了,你可以少量的加点麦种,但是如果墒情不合适,就会出现出苗不全,对小麦的高产是非常不利的。
怎么判断墒情合适呢?告诉大家一个土方法:
用手抓土的时候能够成团,用指头捏土的时候能够成片,这个时候的墒情,对小麦萌发出苗是没有问题的!
4.适量播种
小麦的播种量过大,小麦出芽后,会表现出发育不良、分蘖少的现象,并且,还可能引发小麦倒伏现象,所以,针对不同地块,建议大家要适量播种。
比如,在砂质土壤上播种分蘖性比较好的半冬性品种,建议一亩地20斤左右,而如果是黄粘土(土质相对较差)上播种半冬性品种,建议播种25-30斤。
5.播种深度
几乎每一年,在小麦刚播种后的1个月左右,或者开春后,总会发现有一大批的麦苗出现大面积的瘦弱发黄,对于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播种问题造成的!特别是播种过深。
那小麦的播种深度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小麦的最佳播种深度是3厘米,3厘米在播种时怎么计算呢?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从我们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到中间的位置,刚好就是播种深度3-4厘米:
但是,有的种植户觉得,麦种播的深了,会比较抗冻,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如果小麦播种深了,会导致小麦出苗缓慢、叶片细长、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麦苗黄瘦等现象,会形成“地中茎”(麦种与麦苗发生分蘖部位之间的部分)。
如果出现地中茎,会大大影响冬前小麦养分的积累,影响到小麦分蘖(分蘖能力比较差,可能只能分一个,最多两个蘖),如果再加上冬季雨水较少,土壤干旱比较严重的话,麦苗吸收不了水分,就很容易出现死棵烂苗现象。 下面这张图片是同一个品种在两个不同的地块播种,左边小麦播种深度合适的,长势健壮,右边小麦播种过深,则出现了大面积死苗:
由此可见,播种深度真的很重要!
最后,再提醒一句,播后镇压也很重要,建议大家一定要播后镇压(一般播种小麦的时候,播种机上会自带镇压棒镇压,但是还需要二次镇压,在小麦播种后30天,差不多是小麦三叶一心的时候,用滚棒再镇压一次),能够让小麦根系不疏松,提高抗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