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致癌因子,也称之为“确认致癌物”,即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截至目前,1类致癌因子名单上共有124个成员!离你最近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黄曲霉素、甲醛、尼古丁、亚硝胺(前体物质是亚硝酸盐,即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亚硝胺)、苯并芘、槟榔、酒精。
接下来,我们逐一看看这些常见的一级致癌物都藏在哪里!
一级致癌物是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属于明确的人类致癌物!
与食物相关的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钠等。
这些物质的食物来源是:
苯并芘:烧烤、煎炸食物;
亚硝酸钠:主要来自刚腌的腌菜,如咸菜;
黄曲霉素:主要来自霉变的坚果(瓜子、花生等)、以及玉米、大米等食物;
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值得一提的是,酒精性饮料也属于一级致癌的食物。很多人觉得吸烟喝酒没有大碍,实际上日积月累,烟酒都可能成为癌症的“元凶”。
如果饮白酒,男性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两,女性不要超过0.5两。
而在食物中的二级致癌物,主要是丙烯酰胺。它属于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但有较高的可能性对人类致癌的物质,也就是2A级。
主要来自高温油炸、高温烹制食物中。
第三级致癌物包括常见的食用色素、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等,目前尚无足够的动物或人体的资料,以供分类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
致癌物中还有第4级,即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大家不用担心。
总结一句一级和2A类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类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对于三级和四级致癌物,更加不用担心。因为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它们可以致癌。
信号1:发霉发苦
常见食物:花生、瓜子等
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变质,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谷物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
花生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
甘蔗瓤部颜色略深,呈浅棕色,有暗灰色斑点,闻起来有霉味或“酒糟”味;
红薯表皮会呈现褐色、有黑色斑点或干瘪多凹,薯心变硬、发苦。
这些迹象都表示食物霉变了,统统扔扔扔!要记得别喂给家里的猫猫狗狗猪猪鸡鸡。
信号2:有哈喇味
常见食物:坚果、食用油等
食用油、坚果等食物中的脂肪发生氧化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变质),会形成醛类、酮类等威胁身体健康的物质,同时产生 “哈喇味”。
吃了这种食品,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食用还可能诱发癌症。
温馨提示:
油炸食品和含油多的食品最好密封低温保存,并且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坚果商贩一般不舍得把变质的坚果扔掉,而掩盖 “哈喇味”坚果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加工时加入大量盐、花椒、大料、糖精、香精等进行调味。
因此变质坚果时常会隐藏在咸味、五香味、奶油味的坚果中,相比之下,原味的、清炒的坚果品质相对会好一些。
信号3:有氨水味
常见食物:腌肉、海米等
虾皮、海米等食物存储不当,其蛋白质会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低级胺和氨气,导致食物有氨水味。
低级胺容易和水产品中少量的亚硝酸盐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容易发生此类变质的食物还有腌鱼、腌肉、鱿鱼丝、干贝、鱼干等,一旦出现异味要坚决扔掉。
食物致癌多由存储、烹饪等人为因素造成,想要清除这些致癌物,不妨从存储和烹饪入手。
晒:分解掉农残
阳光中有光谱效应,可使蔬菜、水果中部分残留农药分解、失活、破坏。
有研究表明,将鲜菜、水果放在强阳光下晒10分钟,可使有机氯、有机汞农药衰失50%以上。
焯:分解致癌物
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2/3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香椿等含亚硝酸盐较高的蔬菜,烹调前都要焯一下。
花菜、豆角、芥菜等,在冲洗干净后,在下锅炒前可用90℃的热水烫泡,可使残留农药减少40%,再经烹炒,就可以清除蔬菜上90%以上的残留农药。
当然,最后要提醒您:以上介绍了几种致癌物质,但并不代表只要你接触了任意一个,就一定会致癌,毕竟,离开剂量和接触时间谈致癌,都是耍流氓!让您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让您避免和减轻危害,把患癌的可能性减到最小!